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西外青年三下乡:说书人语,古调新腔;非遗文化,陕北风华

西外青年三下乡:说书人语,古调新腔;非遗文化,陕北风华
(通讯员 汪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新辉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西安外国语大学红凤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8日抵达延安市宝塔区,继续进行以“非遗‘老曲艺’,乡村‘新动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
调研团队抵达延安市宝塔区后的第一站来到延安市曲艺馆。
 

 
图为调研团成员正在参观延安市曲艺馆。通讯员 李宇华 供图
 
调研团队首先在曲艺馆内展开了一次全面而细致的探索之旅。这座曲艺馆的设计精妙,功能划分清晰,展览厅、排练室、说书舞台、传习教室与传习所等区域各司其职,共同构建起一个文化传承的殿堂。集体游览后,团队成员根据各自的兴趣,自由选择深入探索的领域。
 

 
图为调研团成员参观乐器展览区。通讯员 李宇华 供图
 
其中,调研团成员——王思茹同学谈到,自己对乐器展览区设计的印象非常深刻,被它的独特设计深深吸引。在曲艺馆的墙面上,各式各样的乐器如同艺术品般陈列——从古朴的三弦琴到优雅的曲项琵琶,每一把乐器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更令王思茹同学惊喜的是,参观者可以亲手拨弄琴弦,即刻体验到三弦琴与曲项琵琶演奏出的迥异旋律。她表示到,旋律奏响的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乐曲家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图为调研团成员正在对陕北说书传承人乔仰文老师进行深度访谈。通讯员 李宇华 供图
 
在曲艺馆的沉浸式体验后,调研团成员对陕北说书传承人乔仰文老师进行了一场深度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乔老师不仅分享了自己学习说书的历程,以及曲艺馆如何通过活态保护,让陕北说书这一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更与团队成员深入探讨了陕北说书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与面临的传承挑战。
乔老师强调,陕北说书对乡村振兴的贡献不可小觑。他指出,首先,陕北说书以贴近民众的形式,将乡村振兴的成果广泛传播,使党的政策深入民心,使党和人民的情感纽带进一步牢靠;其次,陕北说书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以文化振兴激发经济活力,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针对传承困境,乔老师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时,应注重提升其文化素养与音乐理论知识,以促进陕北说书的专业化与现代化发展,使其在新时代下焕发新光彩。
访谈的尾声,团队成员向乔老师赠送了项目组精心设计的文创产品,以表达对这位文化守护者的敬意。乔老师不仅对文创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为团队的文创工作注入了新的灵感与动力。


 
图为乔老师带领调研团成员再次参观曲艺馆。通讯员 李宇华 供图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乔老师的合影。通讯员 李宇华 供图
 
访谈结束后,乔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再次穿梭于曲艺馆的每一寸空间,将每一位传承人的故事、每一件乐器的历史、每一个曲调的韵味、以及每一张照片背后的岁月,娓娓道来。乔老师提到,正是有了像韩起祥、张俊功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坚守与奉献,陕北说书才能在风雨中挺立,绽放出今日的辉煌;而那些斑驳的老照片,不仅仅是时光的见证,更是那段艰苦岁月的生动注脚,提醒着世人莫忘初心,铭记历史。在乔老师的讲解与带领下,团队成员表示到,对那些为陕北说书奉献一生的老前辈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说书的余音与延安精神交织,让她们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和精神力量。
 

 
图为调研团成员正在进行问卷的发放与调研。通讯员 李宇华 供图
 
短暂休整后,调研团成员前往宝塔山,在其周围展开了今日的问卷调查工作。成员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采取了有的放矢的调查策略。面对老年群体,团队成员化身耐心的解说员,不仅详尽地介绍问卷内容,还特别关注到老年人可能遇到的阅读障碍或理解困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他们一一解答,确保每一位受访者都能准确理解问卷的每一项内容。
整个问卷调查过程井井有条,团队成员的专业态度和细致服务赢得了受访者的广泛好评,调查效果也超出预期。一天的辛勤工作告一段落,团队成员开始整理收集到的采访视频资料和问卷数据,对今日的收获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圆满完成了既定的任务,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实地考察之旅,团队成员集体表示到,自身不仅对陕北说书的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个人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热情;同时,团队也寄望于陕北说书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表达方式,吸引更多年轻目光的聚焦,让这份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年轻一代中生根发芽。
 
2024-07-27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