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公行实践 | 探索避灾之路,河海学子沪上调研启新篇

公行实践 | 探索避灾之路,河海学子沪上调研启新篇

为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伟大思想,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海升避灾移民意愿与策略调研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踏上了前往上海进行为期七天的实地调研的征程。

上海作为中国的重要沿海经济城市,正面临着海平面上升及其次生灾害带来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上海这座城市的低洼地带面临着极大风险。这不仅威胁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安全,更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次调研活动旨在深入了解上海居民对于海平面上升问题的认知、避灾移民的意愿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并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可行的避灾移民措施提供一份视角的参考,为减少潜在损失、保障居民安全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一、学府初探:避灾认知与意愿调研

首先,调研团抵达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围绕避灾移民主题展开了问卷调查活动。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耐心地向受访者阐述了调研的背景与目的,深入收集了他们对避灾移民政策实施意愿与倾向的宝贵意见。这一过程不仅让成员们对调研主题有了初步且直观的认识,也为后续调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问卷调研,团队成员还参观了学校的文创中心与校史馆。在文创中心的探索中,调研团不仅关注到了文创产品的创意与设计,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神。成员们思考着,如何将气候变化相关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中,通过创意的方式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和避灾移民问题的关注度,期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和预防灾害的意识。随后,在校史馆的参观中,调研团成员们了解到复旦大学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与避灾移民密切相关的领域。这让成员们更加坚信,通过深入研究与探索,人类可以找到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有效方法。同时,成员也意识到,作为未来的社会栋梁,自己有责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避灾移民政策贡献力量。

二、工匠启迪:精神传承与策略创新

接着,调研团前往上海工人文化宫,此行旨在从工匠精神的视角探寻其对避灾移民策略中技术与创新层面的启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展览馆仿佛成为了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引领调研团成员们领略了上海工艺发展的辉煌历程。漫步于展览馆内,成员们被一件件工匠的杰作深深吸引。这些杰作不仅展示了匠人们精湛的手艺与高超的技术,更体现了他们面对自然挑战时的不屈不挠与智慧创新。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还积极参与了现场的小游戏和互动环节,通过亲身体验加深了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成员们认识到,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技艺的追求,更是一种对品质、对责任的坚守,这种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避灾移民工作的方方面面。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与展览馆相关人员展开座谈会。会上,双方就上海的历史脉络与独特的上海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超越时代,持续影响并启迪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地,座谈会聚焦于如何将工匠精神的精髓——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持之以恒——融入避灾移民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中。成员们纷纷提出见解,认为在防灾减灾设施的设计与建造上,应追求极致的安全与耐用性;在移民安置方案的规划上,需注重人性化与可持续性,确保每一环节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通过聆听工作人员分享的宝贵经验与独到见解,调研团成员们深受启发,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提升避灾移民工作水平的重要性。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不断践行和传承工匠精神,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社区倾听:居民心声与需求解析

随后,调研团转战上海市浦东新区四墩村附近,将调研视野聚焦于该地区的居民群体。在此,团队不仅延续了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调研深度,更将关注点细化至地方特色与居民实际需求。通过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与亲切交流,调研团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实际面貌,还特别关注了居民对于气候变化、特别是海平面上升问题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对未来避灾移民政策可能涉及的条件设置所持有的态度和倾向。

这些直接来自基层的、鲜活的一手资料,为调研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它不仅增强了调研报告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还确保了团队在后续分析与建议中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更好地反映居民的真实诉求与期望。通过这些努力,团队在完成调研报告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加坚实的保障,也为后续相关政策建议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四、生态之旅:保护融合与策略深化

最终,调研团的行程聚焦于南汇嘴观海公园与复旦红树林科普驿站,展开了一场关于生态保护与避灾移民策略深度融合的生态调研之旅。此行的核心目的,在于深入探索如何通过生态保护措施强化沿海地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为避灾移民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路径。

在南汇嘴观海公园,调研团直面大海,亲眼见证了海面的波澜壮阔与微妙变化。在带队老师的专业讲解下,结合前期收集的详尽资料,成员们对海平面上升这一全球性问题有了更加直观且深刻的认识。他们意识到,这一自然现象不仅威胁着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更对居民的生活安全与长远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完善调研成果,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避灾移民政策提供有力支持,成为了团队成员们共同的心愿与使命。随后,调研团转战复旦红树林科普驿站,这里成为了他们探索生态保护新理念的宝贵平台。在科普驿站的引导下,成员们深入了解了红树林这一独特生态系统的非凡价值——它不仅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天然屏障,更是抵御风暴潮、保护海岸线、维护生物多样性不可或缺的力量。红树林的顽强生命力与生态服务功能,让团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避灾移民策略之中,是实现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恢复与扩大红树林等自然生态系统,构建更加坚固的生态安全防线,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


该行程不仅让团队成员们对生态保护与避灾移民之间的紧密联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的决心。成员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定能找到一条既保护生态又保障民生的双赢之路。此次实践活动,对于团队成员而言,不仅是一次学术视野的深刻拓展,也是实践操作能力的显著提升。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与社区的问卷调查中,成员们直面居民,深入了解避灾移民意愿,这为成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将课堂所学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同时,参观文创中心、校史馆以及上海工人文化宫等活动,不仅拓宽了成员们的学术视野,还激发了其创新思维,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实践团的行动在广大青年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深入基层,关注海平面上升等社会问题,团队成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激励了更多青年投身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从社会层面来看,此次实践活动更是意义非凡。它不仅增强了公众对公共管理和生态环保的认知与关注,还将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可行的避灾移民措施提供支持。这些努力将为构建和谐、可持续的社会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彰显了青年学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团队介绍: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海升避灾移民意愿与策略调研团,团队由公共管理学院孙中艮老师,施国庆老师指导,依托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滨海地区气候移民类型及其风险管理”。队长赵子凯,队员单文琪,李瑛琦,吴悦羲等,来自公管院,商学院,地理院等多个学院,专业背景多元,团队成员能力突出。我们将在暑期实践中更深入地探讨避灾移民管理的实践和策略,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为社会做出实际的贡献。

2024-08-25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