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向阳而生——扶老助幼”实践团丰都三下乡

“向阳而生——扶老助幼”实践团实践成果
一、“沐光而行”七日支教

(一)声乐课《感恩的心》

7月15日,在树人镇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开展了一节声乐课,通过肢体活动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声乐课教授了“感恩的心”这首歌曲,用歌唱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学会感恩。歌曲的学习不仅锻炼了他们的音乐素养,更让他们在歌声中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二)舞蹈课《猪猪侠》

7月16日,在树人镇学校的操场上志愿者们组织孩子们一起参与了舞蹈的学习。帮助孩子们重建了自信还培养了学生的协调和反应能力。通过共同参与活动,他们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三)剪纸艺术体验课

7月17日,在树人镇家庭教育互助会我们开展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剪纸艺术体验课”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制作了各种手工艺品,如剪纸、折纸等。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专注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亲手制作,他们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科学实验课

7月18日,在科学小课堂中,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验中学习密度,学习三原色等原理,培养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让孩子们在探索与发现中快乐成长。

(五)英语课《认识音标》

 7月19日,实践团志愿者进行了英语教学,旨在通过视觉、听觉及互动等多维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互动游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掌握了英文字母的正确书写与发音和一些实用的基础单词。这一课程加深了学生对英语字母和单词的理解与记忆也为他们日后的英语学习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他们智育方面的发展。

(六)折纸艺术课

7月20日,在前面剪纸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创作、发展,开展本次课程旨在弥补美育的缺漏,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将审美原则运用于所有学科之中,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最后传递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为提升国民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质、塑造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助力,从而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七)心理健康课堂《饼干风波》

7月21日,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给孩子们开设了一堂名为“饼干风波”的课程。希望通过这一堂心里健康课程让孩子们学会如何面对误解、避免误解,学会换位思考,理解被误解的人的心情,减少误解的出现。

(八)体育课

7月21日,实践团开设了一堂羽毛球课,主要教授了握拍手势、发球技巧——反手小球、反手后场球、正手高远球。通过志愿者的反复示范,并一对一指导带领小朋友们认真练习,小朋友们基本学会了正确握拍和发球的发力方式以及发球的正确姿势,并且有几个小朋友展现了特别突出的羽毛球天赋。羽毛球的教学有助于小朋友们形成正确的打球姿势,减少受伤的可能性,提升击球的准确性,增强进攻能力。同时,体育课还培养了学生的协调和反应能力,希望小朋友们能热爱羽毛球、热爱体育运动,期待小朋友们在实战中更好运用所学技巧。

二、深入丰都树人镇种植基地,调研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

2024年7月15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向阳而生--扶老助幼”团队来到了重庆市丰都县树人镇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考察调研。此次考察旨在了解该地区种植产业的现状,发掘潜力,感受树人镇进行乡村振兴的新理念与新活力并致力于为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建议。

丰都树人镇种植基地一直以来以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备受关注。实践团首先来到了玉米种植区域,此时还未到丰都玉米丰收的季节,一座山望去都是绿油油的玉米丛,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采用了先进的灌溉技术和绿色防控措施,不仅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专家们会仔细查看玉米的生长情况,从栽培入土到生长过程再到成熟都有细致的记录,并就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与种植户进行了交流和指导,帮助玉米更好的生长。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水果种植基地种植园,这里主要以柠檬和碰柑为主。踏入这片充满生机的果园,就被一望无际的果树所震撼。翠绿的枝叶间,挂满了累累硕果,散发着清新的香气。据基地负责人解释,现在七月还未到水果成熟的季节,树上的果实都还是绿油油。基地负责人还向实践团队详细介绍了种植的规模、品种选择以及日常的栽培管理措施。据悉,树人镇水果种植基地采用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对土壤状况、枝叶修剪等方面进行了专业评估,注重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精准灌溉,以确保柠檬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政府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将加大对水果种植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以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让柠檬和碰柑的产业将成为树人镇经济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最后,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树人镇花椒种植基地,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条件非常好,为花椒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基地负责人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花椒种植的规模、品种、技术及市场销售情况。该基地种植的花椒品种优良,通过科学栽培和管理,产量和品质都显著提升。企业也纷纷表示愿意与基地合作,建立稳定的收购渠道,提高花椒附加值,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花椒品牌。进一步优化花椒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花椒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书香重庆,明德公益行

2024年7月16日上午10点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向阳而生——扶老助幼”实践团作为志愿者参与了由重庆市家校合作教育研究会举行的“书香重庆,明德公益行——重庆市家校合作教育研究会爱心捐赠活动”

在捐赠仪式上,团队成员作为志愿者,协助重庆市家校合作教育研究会会长程东升先生将一本本象征着未来与希望的图书递到了当地孩子们的手中。所捐赠的图书类别丰富,涉及文学、艺术鉴赏等多个领域,旨在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打开一扇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本次捐书仪式前的准备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教授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的学生们合唱《感恩的心》,并在赠书仪式中与孩子们共同登台,用深情的歌声演唱了《感恩的心》。他们的歌声婉转悠扬,充满了对社会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

此外,本次捐赠活动彰显了家校社合作对孩子学习发展的重要性。重庆市家校合作教育研究会表示,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三大支柱,只有三者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支持家校社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教育的振兴和发展。

团队成员表示,他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同时,他们也将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三下乡情暖夕阳,共筑老人幸福家园

2024年7月17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向阳而生——扶老助幼”实践团开展了一场旨在关怀乡村老人、传递社会温暖的“三下乡”活动在树人镇温馨上演。本次活动不仅为老人们带来了欢声笑语,还通过一系列贴心的服务,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深切关怀。

7月17日,志愿者们早早地来到了树人镇,他们身着统一的服装,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怀揣着对老人的敬爱与关怀。随着活动的正式开始,志愿者们首先为老人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舞台上,志愿者们用嘹亮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深情演绎了《我和我的祖国》和《强军战歌》等经典曲目。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老人们纷纷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有的轻声跟唱,有的跟着节奏拍手,被这份浓厚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

演出结束后,志愿者们没有片刻停歇,他们迅速转换角色,拿起扫帚、簸箕等工具,投入到养老院的清洁卫生活动中。他们分工明确,有的清扫道路,有的用簸箕装垃圾,。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乡村的环境焕然一新,老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清洁卫生的后,志愿者们还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向老人们宣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他们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向老人们传达了党的最新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要紧跟时代步伐,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志愿者们还特意为老人们准备了一场急救知识宣讲会。他们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技巧演示,向老人们传授了心肺复苏等基本的急救知识。老人们听得认真仔细,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纷纷表示,这些知识非常实用,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活动的最后环节是赠送小面包和合影留念。志愿者们为每位老人准备了一份小面包,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祝福。老人们接过小面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随后,全体志愿者与老人们一起在会议室拍照,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镜头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温馨与喜悦,这一刻成为了他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乡村老人送去了欢乐与温暖,更在乡村中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和人文关怀。它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心与尊重,也激发了他们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与信心。同时,活动也锻炼了志愿者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走进乡村、贴近群众,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五、共筑社区温暖,携手追寻希望

2024年7月18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2024暑期三下乡“向阳而生—扶老助幼”实践团抵达丰都县树人镇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关心空巢老人的”系列活动。旨在了解当地社区服务在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结合树人镇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社区服务是群众家门口的服务,关系着民生、连着民心。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只有更加完善,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才能更好解决;社区服务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才能不断增强。摩画新蓝图,奋进新征程。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让社区有温度让群众得好处。实践期间,团队成员成员在当地采访了一部分留守儿童,通过采访了解到,大部分都是父母其中一方在外地打工,并且留守儿童在树人镇当地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地政府在发现这个问题后也在着力解决留守儿童缺少陪伴和教育的问题,当地政府成立了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让孩子在假期也能有一个地方学习,让外出在外务工的父母也能放心孩子的教育方面问题。

树人镇当地的社区——大柏树社区,也一直致力于社区建设,主动回应需求,适应群众生活需求。大柏树社区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积分兑换礼品的方式鼓励大柏树社区的居民主动捡拾垃圾,达到居民和社区共同治理社区的目的。实践团的成员也对当地的居民进行了采访,了解了当地居民对这个政策的看法,当地的居民都表示由于这个政策的推出,社区的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大部分的居民都愿意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大柏树社区还开设了大柏树爱心食堂,为当地的老年人提供免费营养餐,对老年人给予关怀,达到了社区治理关心老人的工作目的。

大柏树社区作为树人镇新成立并且是当地政府重点发展的项目,大柏树社区一直在积极探索,并且不断推出新政策,在社区环境治理上也是十分重视,大柏树社区环境优美,卫生环境良好,社区建设也一直在不断完善中,民生公园等建筑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问题在社区层面高度集中,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用水用电等各种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相互叠加、相互交织。高效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降低和化解基层治理潜在风险。为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就要切实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到社区,规范社区服务供给的内容、标准、流程等,切实增强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也让实践团对树人镇当地的社区发展和建设有了一定的了解,大柏树社区也一直在为居民提供更好服务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和成长。

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二十大精神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青年学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

2024年7月19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向阳而生—扶老助幼活动”三下乡实践团在丰都县树人镇开展了一系列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此次宣讲活动面向主要有青少年家庭互助会的青少年儿童以及养老院的老人们。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是当地破解留守儿童“无人管”“无法管”“无处管”的难题,而建立的一种互帮互助、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实践团也借助家庭教育互助会集中管理教育留守儿童优势,将二十大精神送到当地青少年儿童身边,带领当地青少年重温了长征精神,动情讲述着这一个个被历史和人民所铭记的时刻,通过讲解以及视频的形式向孩子们描述了长征的艰辛征程。随后,团队成员又带领孩子们追溯了五四运动、党的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他们深情地道出伟大的革命先辈们在那段历史中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革命英雄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孩子们了解到无数革命先辈们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而英勇奋斗的故事,由此,他们也在课堂上有感而发,写下了自己要为祖国奋斗的理想目标。通过生动地讲述以及志愿者与同学们的互动,孩子们不仅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长了知识,还受到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熏陶,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切身体会了当今幸福生活的来着不易,激励他们迎难而上、不怕困难,培养了他们坚韧的道德与品格。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通过对青少年互助会的宣讲,也让青年学子们更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成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而不断拼广大青年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争做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推动乡村振兴。

除此之外,实践团还在当地养老院进行了二十大精神的宣讲。志愿者去到养老院后,给当地老人们发放了面包等慰问品,还精心准备了一系列的节目,感受到温暖的老人们也非常开心。之后,志愿者们也与老人们一起谈心声、拉家常。在交谈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聆听了属于他们那个时期的红色故事,也借此机会向老人们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让老人们更加了解国家的发展和变化。听后,老人们都很激动,纷纷表示他们对党和未来充满信心。这种跨代的交流,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凝聚力。相信实践团成员们的关怀与陪伴,也能够为老人们带去一份心灵上的慰藉,一份明媚的好心情。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今大学生,关爱青少年儿童和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此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团队成员给青少年儿童种下了爱国的种子,同时,也让团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了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历程,增强了实践团成员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在今后的生活中,青年一代也一定会将二十大精神发扬光大,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为共建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急救知识宣讲进乡村,守护生命安全无小事

2024年7月20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向阳而生”扶老助幼三下乡宣讲团走进丰都县树人镇,为当地居民、青少年儿童及养老院的老人带来了一场生动而实用的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讲座。此次活动旨在提高当地群众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医疗技术,用于在心脏骤停时恢复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这通常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部分。胸外按压通过按压胸部,帮助心脏泵血,维持基本的血液循环;而人工呼吸则提供氧气,防止大脑因缺氧而受损。在实施心肺复苏时,时间就是生命,每延迟一分钟,生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活动中,宣讲团的志愿者们首先通过模拟话术向居民们介绍了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他们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了CPR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通过现场示范和互动问答,使居民们对CPR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在青少年儿童组,志愿者们采用了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小游戏和趣味问答以及一个简单的小视频,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CPR(心肺复苏)的基本技巧。同时,志愿者们还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意外伤害的重要性,教育孩子们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希望当紧急情况来临之际,孩子们有自救的能力和意识。

在养老院,志愿者们为老人们进行了重点讲解和演示。他们耐心细致地用丰都话向老人们讲解了CPR(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并鼓励老人们积极参与互动。此外,志愿者们还为老人们普及了其他日常急救知识,如如何正确使用急救药品、如何预防跌倒等,以确保老人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大大降低了风险。

 此次“向阳而生”扶老助幼三下乡宣讲活动得到了丰都县树人镇政府和居民们的高度评价。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表示:“这次讲座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急救知识,以后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也能自救互救了。非常感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志愿者们!”

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不仅提高了树人镇居民的自救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社区安全的贡献。这种知识的传播,就像一盏灯,照亮了在紧急情况下可能的黑暗,为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他人生命中的英雄,只要我们愿意学习和准备。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看到,急救知识的普及不仅提升了社区的应急处理能力,也提高了居民的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紧急情况下的“第一响应者”,这种角色的转变,使得社区的互助精神得以强化,形成了更紧密的社区联系。

“向阳而生”扶老助幼三下乡宣讲团将继续深入基层,开展更多形式的公益活动,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和关爱。

八、总结

总之,“向阳而生——扶老助幼”实践团在丰都树人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们将继续秉承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同时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再次回到这片热土上续写新的篇章!

 

2024-09-02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