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化铸魂 用数字经济赋能 促乡村振兴繁荣——暑期“三下乡”实践思考
一、实践地点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石桥子镇、蔡家沟村、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诸城博物馆及名人馆等
二、实践时间
2024年7月25日—7月26日
三、实践内容
(一)聚焦红色旧址,重温革命岁月。前往诸城市石桥子镇刘家庄、诸城第一个党支部旧址西楼子村、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和实地考察,邀请当地老党员、革命后代分享红色记忆。
(二)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1、调研文化遗产
参观诸城市博物馆和名人馆,通过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展览和精心的布局,全面了解诸城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
2、红色教育与环保宣传
制作古城墙保护宣传册,向游客和当地居民普及诸城古城墙历史和保护知识;在常山风景区,开展“美丽常山绿色行动”环保活动,共同保护常山的文化和自然环境。
3、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融合
探访西楼子村和蔡家沟村,通过访谈和参观艺术试验场,探讨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路径。
四、实践总结
通过对红色旧址的实地考察与学习,以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社会发展的信念与决心。
近年来,我国在多个数字化领域,包括数字政府构建、数字经济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社会建设以及数据要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展望未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懈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预计这些领域将展现更为辽阔的发展潜力。在此背景下,信未来·红途领航青春志愿队展开了对诸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深入研究,以期助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诸城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作为古代东夷文化的关键发源地,享有“舜帝之都”的美誉,同时也是舜文化的诞生地。在新时代的浪潮下,乡村振兴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引领着诸城农村迈向全面发展的新征程。乡村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智慧,更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创新传承与发展模式,我们能够激活乡村的内在活力,构建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的软实力和竞争力,还能吸引更多资源和人才汇聚乡村,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在这一进程中,数字化领域的深度融合如同春风化雨,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插上了翅膀。通过数字化技术,诸城乡村的文化遗产得以生动再现,古老的故事在数字世界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数字平台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能够跨越地域的限制,感受到诸城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维护领域上
近年来,诸城市石桥子镇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内涵,释放红色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血脉,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农文旅融合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国家级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贡献了关键的介质和平台,其在推广爱国主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尽美基地深挖王尽美革命事迹及其内涵,创新现场教学内容和方式确定了“重温入党誓词——瞻仰王尽美同志故居、参观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倾听讲评课程——观看红色故事党课”四个现场教学基本环节,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让红色文化激扬出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
刘家庄抗战事迹陈列馆位于潍坊市诸城市石桥子镇刘家庄村,这里不仅是一处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地,也是当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参观陈列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献资料和斑驳的遗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和一段段感人的故事,队员者们被刘家庄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深深感动。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特别是那些为了保卫家园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此外,纪念馆还通过电子屏幕播放抗战影片,配合讲解员的讲解,使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队员们对革命先烈的伟大牺牲与无私奉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刘家庄村通过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带动乡村发展,通过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等措施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修建刘家庄农耕文化园,打造成为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同时租赁闲置院落,打造特色民宿文化旅馆,带动村民拓宽增收渠道。
西楼子村是诸城第一个党支部楼子党支部的诞生地,依托这一红色资源,初步完成楼子党支部的旧址复原规划,利用原有闲置房屋打造了小型红色记忆馆。2023年底,西楼子注册成立了“西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借助地域特色,开发了包括“西楼优面”、“西楼精油”、“西楼煎饼”在内的品牌系列,建设剪纸、葫芦、木玩具等文创产品,提高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并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区域经济的支柱。此外,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设计出蕴含本地文化的创意产品,并采用数字化营销策略,引导村民建立抖音平台,进行线上销售。这种融合模式有效地发挥了文化与经济的协同作用,解决了村民的收入困境,增加了村庄的经济收益,同时保护和传承了民间手艺。因此,西楼子村的乡村振兴路径得以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优化结构、更高生活品质的方向发展,为村民的生活保障和福祉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西楼子村已与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和刘家庄抗战事迹陈列馆、农耕文化园等红色资源串点成线,融入石桥子镇“印象石桥”农文旅融合发展线路,大力发展红色研学产业。
(二)在探索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上
近年来各种网红村落和民宿逐渐出圈,备受大家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蔡家沟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深入挖掘自身资源,走出了一条“工商资本投资,文化引领振兴”的特色之路。为此,信未来·红途领航青春志愿队前往蔡家沟村通过采访村民、当地艺术家、参观蔡家沟艺术试验场等形式展开调研。蔡家沟村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都被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所覆盖,整个村庄就像一个大型的艺术展示区,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独特的韵味和生机。
蔡家沟村凭借对本地艺术特色的深度挖掘,成功创建了众多具有地方风格的文化品牌。艺术家工作室、美术馆、韩三明电影机构等文化设施的崛起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空间,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与增收。东坡酒馆、彩虹商店等门店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这些工作室和门店是对村民的闲置房屋进行租赁改造建成的,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田园生活气息,还具有浓郁艺术氛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蔡家沟村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更重视民间文化传承。村内深度挖掘茂腔、东坡文化资源,建设了古琴馆、小人书《虎穴救战友》系列墙展等文化设施,形成了特色文化遗产品牌。此外,蔡家沟村还通过举办乡村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文化。
为快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蔡家沟、走进蔡家沟,让蔡家沟走进大众视野和心中,创办“田野艺术家”抖音号,举办“蔡家沟乡村文化节”,创办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运用数字媒体介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蔡家沟通过艺术元素的融入,实现了艺术与民俗的融合,艺术家与村民的互动,全力打造了蔡家沟艺术试验场。该试验场集乡村文化旅游开发、艺术创作与消费、乡村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了高品质的旅游与艺术结合的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为南部山区农民创造了增收致富的平台,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成功地将红色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数字经济紧密结合,构筑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轴线,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进步。诸城市以尽美家乡为品牌,通过融合线上与线下资源,创建“尽美之声”数字平台,构建了一种互动性强的参观体验机制,数字化管理,在线预约、基地导航与高德地图相关联给游客更好的体验。其中红色传承模块可通过视频讲解了解尽美故事,同时还可以了解诸城市其他红色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也间接带动了周边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纪念馆还积极探索与科技企业、文化创意机构的合作路径,共同开发新型产品及业务模式。打造一系列文创产品,根据王尽美事迹创造和电影和地方特色的茂腔等,借助媒介广泛传播,不仅激活了当地的旅游市场,还大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自信,为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此外,西楼子村85后归乡干部唐小宇致力于创建诸城市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西楼子村的历史纪念馆及“8090回忆馆”等红色文化项目。目前西楼子村正在进行四大发展项目和“五个一”的发展建设,其中涵盖了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与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举措。依托数字化技术的助力,未来有望建立智慧旅游平台,开发数字化旅游产品,使游客能够便捷地获取旅游信息、规划路线、预订门票与住宿等服务,实现一站式体验。数字旅游产品,如虚拟现实体验、增强现实导航、互动游戏等,将传统观光转化为沉浸式与互动式体验,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进而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繁荣,推动数字经济的增长。
(三)在文化与乡村生态环境领域上
在石桥子镇的治理实践中,当地政府遵循因势利导的策略,致力于文化设施的完善与提升。该镇对废弃的水渠、垃圾场及荒废的壕沟实施了系统性的治理与功能转化,打造成为文化景观与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境保护理念、社区规范、廉政文化、人际交往准则、诚信与孝道、文明行为等核心思想,嵌入到文化墙的设计之中。具体而言,对超过8000平方米的墙面实施了刷新美化,并创作了60余幅文化宣传壁画。此外,还对刘家庄社区的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扩大了社区文化广场的规模,整合了服务中心的各项设施,从而提高了社区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数字化设施的完善与文化设施的优化,为陈列馆的技术支撑提供了有力保障,并营造了更为浓厚的文化氛围,推动了抗战历史展示与红色文化的继承。
蔡家沟村位于诸城市常山山麓南侧,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这为村庄的文旅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蔡家沟村在保留村庄原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对老旧房屋进行修复和保护。例如,村民们保留自家老砖老瓦、原有竹木、旧磨盘、老门窗、废瓦罐等,经过艺术化处理成装置作品,点缀在村落的各个角落。这种方式不仅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风貌,还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和意义,成功地将传统遗产与现代审美观相结合,大幅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蔡家沟村深入挖掘了自身的文化资源,创办百工传习所、古琴院等文化机构,传承和发展了当地的传统工艺和民俗文化。同时,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农民画展览、摄影展等,进一步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近年来蔡家沟村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艺术村。这种创新的乡村建设模式,对我国乡村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在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领域上
在西楼子村未来的宏伟规划中特别强调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创新转型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针对此规划,信未来·红色领航青春志愿队迅速作出反应,计划开发定制的“养老关怀网络平台”,便于村民尤其是老年群体便捷地登录系统,表达其需求与困扰,确保为民情怀得以体现,权力真正为民所用。该平台旨在构建一个充满关怀与和谐的养老环境,显著提高乡村治理效能与居民生活品质。此外,该团队还计划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积极探索结合电子商务、手工业、农产品及文化特色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助力西楼子村实现农民增收、产业繁荣和乡村综合振兴。
蔡家沟网格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建、惠民生、促发展”工作思路,发挥网格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其次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引领,实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一实践构建了政府、艺术家与农民共同参与的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新篇章。在乡村振兴的推进过程中,蔡家沟村重视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应用,通过对村民生产生活数据的搜集与分析,为治理决策和产业升级提供科学依据。这一做法凸显了数据要素在促进乡村治理智能化、提升产业发展层级中的重要作用。
乡村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智慧,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与传承,将有助于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同时,这也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本次对诸城市数字化与智能化进程的实地考察中,信未来·红途领航青春志愿队不仅目睹了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社会等领域的显著进步,而且深切感受到了数字化在促进经济社会高品质发展中的巨大推动力。通过对刘家庄村抗战事迹陈列馆数字化展览的观察,西楼子村“养老关怀在线”项目的温馨设想,以及蔡家沟村利用艺术带动乡村复兴的实例分析,我们见证了数字技术如何与传统文化、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实现深度整合,进发出新的生命力。
此次考察使我们深刻领悟到,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革新,它更是对治理理念与服务模式的全方位提升。这一转型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利用数据驱动决策制定,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进而推动构建一个更加高效、便利、透明的社会治理新体系。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依赖于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更亟需创新思维与科技力量的注入。通过深挖乡村文化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产业,促进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使乡村在数字化的大潮中焕发新的活力。探索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路径,有助于激活乡村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进而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信未来·红途领航青春志愿队的一员,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同时为所承担的荣耀使命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信未来·红途领航”的理念,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践,积极投身于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潮流中,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创新,必将绘制出一幅幅更加美丽、繁荣、和谐的乡村新篇章。
五、有关建议及想法
(一)建立数字化资源库。对博物馆内的文物、展览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处理,建立完整的数字化资源库,为观众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观展体验。
(二)开发数字化展示平台。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开发数字化展示平台,让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感受文物的魅力。
(三)加强数字化交互体验在。数字化展示平台中设置互动环节,如在线答题、虚拟导览等,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提升观展体验。
(四)推动文物数据资源开发共享。加强与国内外博物馆、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文物数据资源的开发共享,共同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五)创新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扬红色文化,拓宽传播途径,如通过短视频、微信、微博等。通过以大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宣扬红色故事,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石桥子镇、蔡家沟村、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诸城博物馆及名人馆等
二、实践时间
2024年7月25日—7月26日
三、实践内容
(一)聚焦红色旧址,重温革命岁月。前往诸城市石桥子镇刘家庄、诸城第一个党支部旧址西楼子村、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和实地考察,邀请当地老党员、革命后代分享红色记忆。
(二)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1、调研文化遗产
参观诸城市博物馆和名人馆,通过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展览和精心的布局,全面了解诸城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
2、红色教育与环保宣传
制作古城墙保护宣传册,向游客和当地居民普及诸城古城墙历史和保护知识;在常山风景区,开展“美丽常山绿色行动”环保活动,共同保护常山的文化和自然环境。
3、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融合
探访西楼子村和蔡家沟村,通过访谈和参观艺术试验场,探讨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路径。
四、实践总结
通过对红色旧址的实地考察与学习,以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社会发展的信念与决心。
近年来,我国在多个数字化领域,包括数字政府构建、数字经济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社会建设以及数据要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展望未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懈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预计这些领域将展现更为辽阔的发展潜力。在此背景下,信未来·红途领航青春志愿队展开了对诸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深入研究,以期助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诸城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作为古代东夷文化的关键发源地,享有“舜帝之都”的美誉,同时也是舜文化的诞生地。在新时代的浪潮下,乡村振兴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引领着诸城农村迈向全面发展的新征程。乡村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智慧,更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深厚底蕴,创新传承与发展模式,我们能够激活乡村的内在活力,构建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的软实力和竞争力,还能吸引更多资源和人才汇聚乡村,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在这一进程中,数字化领域的深度融合如同春风化雨,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插上了翅膀。通过数字化技术,诸城乡村的文化遗产得以生动再现,古老的故事在数字世界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数字平台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能够跨越地域的限制,感受到诸城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维护领域上
近年来,诸城市石桥子镇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内涵,释放红色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血脉,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农文旅融合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国家级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贡献了关键的介质和平台,其在推广爱国主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尽美基地深挖王尽美革命事迹及其内涵,创新现场教学内容和方式确定了“重温入党誓词——瞻仰王尽美同志故居、参观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倾听讲评课程——观看红色故事党课”四个现场教学基本环节,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让红色文化激扬出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
刘家庄抗战事迹陈列馆位于潍坊市诸城市石桥子镇刘家庄村,这里不仅是一处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地,也是当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参观陈列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献资料和斑驳的遗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和一段段感人的故事,队员者们被刘家庄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深深感动。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特别是那些为了保卫家园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此外,纪念馆还通过电子屏幕播放抗战影片,配合讲解员的讲解,使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队员们对革命先烈的伟大牺牲与无私奉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刘家庄村通过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带动乡村发展,通过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等措施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修建刘家庄农耕文化园,打造成为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同时租赁闲置院落,打造特色民宿文化旅馆,带动村民拓宽增收渠道。
西楼子村是诸城第一个党支部楼子党支部的诞生地,依托这一红色资源,初步完成楼子党支部的旧址复原规划,利用原有闲置房屋打造了小型红色记忆馆。2023年底,西楼子注册成立了“西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借助地域特色,开发了包括“西楼优面”、“西楼精油”、“西楼煎饼”在内的品牌系列,建设剪纸、葫芦、木玩具等文创产品,提高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并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区域经济的支柱。此外,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设计出蕴含本地文化的创意产品,并采用数字化营销策略,引导村民建立抖音平台,进行线上销售。这种融合模式有效地发挥了文化与经济的协同作用,解决了村民的收入困境,增加了村庄的经济收益,同时保护和传承了民间手艺。因此,西楼子村的乡村振兴路径得以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优化结构、更高生活品质的方向发展,为村民的生活保障和福祉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西楼子村已与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和刘家庄抗战事迹陈列馆、农耕文化园等红色资源串点成线,融入石桥子镇“印象石桥”农文旅融合发展线路,大力发展红色研学产业。
(二)在探索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上
近年来各种网红村落和民宿逐渐出圈,备受大家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蔡家沟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深入挖掘自身资源,走出了一条“工商资本投资,文化引领振兴”的特色之路。为此,信未来·红途领航青春志愿队前往蔡家沟村通过采访村民、当地艺术家、参观蔡家沟艺术试验场等形式展开调研。蔡家沟村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都被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所覆盖,整个村庄就像一个大型的艺术展示区,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独特的韵味和生机。
蔡家沟村凭借对本地艺术特色的深度挖掘,成功创建了众多具有地方风格的文化品牌。艺术家工作室、美术馆、韩三明电影机构等文化设施的崛起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空间,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与增收。东坡酒馆、彩虹商店等门店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这些工作室和门店是对村民的闲置房屋进行租赁改造建成的,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田园生活气息,还具有浓郁艺术氛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蔡家沟村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更重视民间文化传承。村内深度挖掘茂腔、东坡文化资源,建设了古琴馆、小人书《虎穴救战友》系列墙展等文化设施,形成了特色文化遗产品牌。此外,蔡家沟村还通过举办乡村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文化。
为快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蔡家沟、走进蔡家沟,让蔡家沟走进大众视野和心中,创办“田野艺术家”抖音号,举办“蔡家沟乡村文化节”,创办蔡家沟艺术试验场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运用数字媒体介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蔡家沟通过艺术元素的融入,实现了艺术与民俗的融合,艺术家与村民的互动,全力打造了蔡家沟艺术试验场。该试验场集乡村文化旅游开发、艺术创作与消费、乡村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了高品质的旅游与艺术结合的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为南部山区农民创造了增收致富的平台,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成功地将红色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数字经济紧密结合,构筑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轴线,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进步。诸城市以尽美家乡为品牌,通过融合线上与线下资源,创建“尽美之声”数字平台,构建了一种互动性强的参观体验机制,数字化管理,在线预约、基地导航与高德地图相关联给游客更好的体验。其中红色传承模块可通过视频讲解了解尽美故事,同时还可以了解诸城市其他红色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也间接带动了周边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纪念馆还积极探索与科技企业、文化创意机构的合作路径,共同开发新型产品及业务模式。打造一系列文创产品,根据王尽美事迹创造和电影和地方特色的茂腔等,借助媒介广泛传播,不仅激活了当地的旅游市场,还大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自信,为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此外,西楼子村85后归乡干部唐小宇致力于创建诸城市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西楼子村的历史纪念馆及“8090回忆馆”等红色文化项目。目前西楼子村正在进行四大发展项目和“五个一”的发展建设,其中涵盖了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与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举措。依托数字化技术的助力,未来有望建立智慧旅游平台,开发数字化旅游产品,使游客能够便捷地获取旅游信息、规划路线、预订门票与住宿等服务,实现一站式体验。数字旅游产品,如虚拟现实体验、增强现实导航、互动游戏等,将传统观光转化为沉浸式与互动式体验,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进而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繁荣,推动数字经济的增长。
(三)在文化与乡村生态环境领域上
在石桥子镇的治理实践中,当地政府遵循因势利导的策略,致力于文化设施的完善与提升。该镇对废弃的水渠、垃圾场及荒废的壕沟实施了系统性的治理与功能转化,打造成为文化景观与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境保护理念、社区规范、廉政文化、人际交往准则、诚信与孝道、文明行为等核心思想,嵌入到文化墙的设计之中。具体而言,对超过8000平方米的墙面实施了刷新美化,并创作了60余幅文化宣传壁画。此外,还对刘家庄社区的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扩大了社区文化广场的规模,整合了服务中心的各项设施,从而提高了社区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数字化设施的完善与文化设施的优化,为陈列馆的技术支撑提供了有力保障,并营造了更为浓厚的文化氛围,推动了抗战历史展示与红色文化的继承。
蔡家沟村位于诸城市常山山麓南侧,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这为村庄的文旅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蔡家沟村在保留村庄原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对老旧房屋进行修复和保护。例如,村民们保留自家老砖老瓦、原有竹木、旧磨盘、老门窗、废瓦罐等,经过艺术化处理成装置作品,点缀在村落的各个角落。这种方式不仅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风貌,还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和意义,成功地将传统遗产与现代审美观相结合,大幅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蔡家沟村深入挖掘了自身的文化资源,创办百工传习所、古琴院等文化机构,传承和发展了当地的传统工艺和民俗文化。同时,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农民画展览、摄影展等,进一步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近年来蔡家沟村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艺术村。这种创新的乡村建设模式,对我国乡村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在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领域上
在西楼子村未来的宏伟规划中特别强调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创新转型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针对此规划,信未来·红色领航青春志愿队迅速作出反应,计划开发定制的“养老关怀网络平台”,便于村民尤其是老年群体便捷地登录系统,表达其需求与困扰,确保为民情怀得以体现,权力真正为民所用。该平台旨在构建一个充满关怀与和谐的养老环境,显著提高乡村治理效能与居民生活品质。此外,该团队还计划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积极探索结合电子商务、手工业、农产品及文化特色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助力西楼子村实现农民增收、产业繁荣和乡村综合振兴。
蔡家沟网格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建、惠民生、促发展”工作思路,发挥网格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其次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引领,实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一实践构建了政府、艺术家与农民共同参与的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新篇章。在乡村振兴的推进过程中,蔡家沟村重视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应用,通过对村民生产生活数据的搜集与分析,为治理决策和产业升级提供科学依据。这一做法凸显了数据要素在促进乡村治理智能化、提升产业发展层级中的重要作用。
乡村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智慧,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与传承,将有助于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同时,这也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本次对诸城市数字化与智能化进程的实地考察中,信未来·红途领航青春志愿队不仅目睹了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社会等领域的显著进步,而且深切感受到了数字化在促进经济社会高品质发展中的巨大推动力。通过对刘家庄村抗战事迹陈列馆数字化展览的观察,西楼子村“养老关怀在线”项目的温馨设想,以及蔡家沟村利用艺术带动乡村复兴的实例分析,我们见证了数字技术如何与传统文化、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实现深度整合,进发出新的生命力。
此次考察使我们深刻领悟到,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革新,它更是对治理理念与服务模式的全方位提升。这一转型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利用数据驱动决策制定,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进而推动构建一个更加高效、便利、透明的社会治理新体系。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依赖于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更亟需创新思维与科技力量的注入。通过深挖乡村文化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产业,促进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使乡村在数字化的大潮中焕发新的活力。探索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路径,有助于激活乡村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进而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信未来·红途领航青春志愿队的一员,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同时为所承担的荣耀使命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信未来·红途领航”的理念,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践,积极投身于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潮流中,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创新,必将绘制出一幅幅更加美丽、繁荣、和谐的乡村新篇章。
五、有关建议及想法
(一)建立数字化资源库。对博物馆内的文物、展览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处理,建立完整的数字化资源库,为观众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观展体验。
(二)开发数字化展示平台。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开发数字化展示平台,让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感受文物的魅力。
(三)加强数字化交互体验在。数字化展示平台中设置互动环节,如在线答题、虚拟导览等,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提升观展体验。
(四)推动文物数据资源开发共享。加强与国内外博物馆、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文物数据资源的开发共享,共同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五)创新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扬红色文化,拓宽传播途径,如通过短视频、微信、微博等。通过以大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宣扬红色故事,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2024-09-21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