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借红色文化底蕴,乘数字经济东风,促乡村振兴发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思考

  一、实践地点
  潍坊市诸城市
  二、实践时间
  2024年7月25日——7月26日
  三、实践内容
  (一)聚焦红色旧址,重温革命岁月
  1、组织学生前往“刘家庄抗日自卫战”遗址及诸城首个党支部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开展红色故事宣讲会,邀请当地老党员、革命后代分享红色记忆。
  2、赴王尽美故居和纪念馆参观,聆听专家学者对王尽美革命生涯和贡献的详细解读,深入探讨其生平与革命精神的多维度内涵;通过导览、历史影像和互动体验,领略其坚毅的革命信念和奉献精神。3.青年力量推动乡村振兴。
  (二)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1)调研文化遗产:参观诸城市博物馆,了解诸城非遗项目,如诸城茂腔、诸城派古琴、诸城柳编等,领略其文化价值;参观名人馆,深入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与文化影响,以及他们对社会、教育等领域的推动作用。
  (2)红色教育与环保宣传:在古城墙,制作古城墙保护宣传册或海报,向游客和当地居民普及古城墙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古城墙保护的意识;在常山风景区,开展“美丽常山绿色行动”环保活动,提升游客和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常山的文化和自然环境。
  (3)艺术与乡村融合:探访蔡家沟村,通过访谈和参观艺术试验场,探讨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路径。
  四、实践总结
  实践反思
  通过对红色旧址的实地考察与学习,以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社会发展的信念与决心。
  实践建议
  近年来,我国在多个数字化领域,包括数字政府构建、数字经济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社会及建设以及数据要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展望未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懈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预计这些领域将展现更为辽阔的发展潜力。在此背景下,信未来·红途领航青春志愿队开展了对诸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深入研究,以期助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的诸城市,以其作为古代东夷文化核心发祥地而闻名,被誉为“舜帝之都”,亦是舜文化发祥之所在。伴随新时代的潮流,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一股推动诸城农村全方位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此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而且蕴含着历史记忆与智慧,成为促进乡村全面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通过对乡村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与创新性传承,我们能够激发乡村的内在潜能,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这一举措不仅能增强乡村的软实力和竞争力,还能吸引更多资源和人才投入乡村建设,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犹如春雨滋润,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助力。借助于数字化手段,诸城乡村的文化遗产得以在当代语境中焕新,昔日的传说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新生。同时,数字平台也为文化的传播拓宽了渠道,使得更多人能够突破地理界限,体验到诸城乡村文化的独特风采。
  在探讨文化资源的发掘与维护领域上
  一、位于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镇西南角的刘家庄村落,因蕴含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而备受瞩目。近期,该村得益于数字政府的重点资助,抗战事迹陈列馆的建设因此受益于政策的倾斜及专业指导。该馆忠实地重塑了自卫战争时代的古城楼、城墙、传统民居以及人物雕塑等历史景观,并增设了包括刘家庄自卫战纪念馆、红色文化展示馆、党性教育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及乡村记忆工程展览馆在内的一系列设施。于2023年,刘家庄村荣获“第三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荣誉。
  二、西楼子村党支部的发展轨迹不仅映射出我国基层党建的发展轨迹,而且展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通过深度挖掘与分析这一历史资料,为数字政府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范例。西楼子村党支部的建设经验同样为当前的党建工作及未来规划贡献了珍贵的参考。
  三、王尽美烈士纪念馆,作为国家级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贡献了关键的介质和平台,其在推广爱国主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该馆通过烈士事迹的展示与阐释,有效地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引导大众深刻领会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四、蔡家沟村凭借对本地艺术特色的深度挖掘,成功创建了众多具有地方风格的文化品牌。村民们积极投身于艺术创作,营造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氛围。
  在探索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上
  一、石桥子镇的地方政府近期显著提升了对于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注。该政府秉持深入挖掘、系统整理、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方针,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此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刘家庄村响应此策略,强化了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成功打造了包括刘家庄抗战事迹陈列馆、娱乐区、采摘园以及农耕文化园在内的“一馆三园”模式,旨在展现乡村治理成效、保护农耕文化传统、促进特色收益型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红色文化与产业经济的有机结合。
  二、此外,85后归乡干部唐小宇致力于创建诸城首个党支部的历史纪念馆及“8090回忆馆”等红色文化项目,与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及刘家庄抗战事迹陈列馆等形成连贯的红色教育链,构建起一条集红色教育与研究为一体的产业链。依托数字化技术的助力,未来有望建立智慧旅游平台,开发数字化旅游产品,使游客能够便捷地获取旅游信息、规划路线、预订门票与住宿等服务,实现一站式体验。数字旅游产品,如虚拟现实体验、增强现实导航、互动游戏等,将传统观光转化为沉浸式与互动式体验,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进而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繁荣,推动数字经济的增长。
  三、王尽美纪念馆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与数字经济的结合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进步。通过数字化管理,如在线预约、虚拟导览、数字纪念品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不仅直接增加了纪念馆的门票收入,也间接带动了周边服务业的发展。游客在纪念馆停留时间的延长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蔡家沟村则通过艺术元素的融入,实现了艺术与民俗的融合,艺术家与村民的互动,全力打造了蔡家沟艺术试验场。该试验场集乡村文化旅游开发、艺术创作与消费、乡村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了高品质的旅游与艺术结合的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为南部山区农民创造了增收致富的平台,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在文化与乡村生态环境领域上
  一、在石桥子镇的治理实践中,当地政府遵循因势利导的策略,致力于文化设施的完善与提升。该镇对废弃的水渠、垃圾场及荒废的壕沟实施了系统性的治理与功能转化,打造成为文化景观与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境保护理念、社区规范、廉政文化、人际交往准则、诚信与孝道、文明行为等核心思想,嵌入到文化墙的设计之中。具体而言,对超过8000平方米的墙面实施了刷新美化,并创作了60余幅文化宣传壁画。此外,政府还投入50万元,对刘家庄社区的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扩大了社区文化广场的规模,整合了服务中心的各项设施,从而提高了社区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数字化设施的完善与文化设施的优化,为陈列馆的技术支撑提供了有力保障,并营造了更为浓厚的文化氛围,推动了抗战历史展示与红色文化的继承。
  二、在蔡家沟村,艺术与乡村风貌的结合展现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该村采取艺术化手法,成功地将传统遗产与现代审美观相结合,大幅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艺术元素的引入,不仅为当地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还通过举办多元化的艺术活动,促进了村民间的文化交流与社会和谐。这种创新的乡村建设模式,对我国乡村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探索文化复兴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上
  一、刘家庄村通过数字经济的平台,实现了对本地及邻近村庄农产品的集中包装与品牌化销售。此举不仅拓展了农民的收益渠道,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的优化。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数字经济在今年持续保持了其强劲的增长态势。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核心的创新,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种数字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众多新兴业态和模式,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消费模式的转变。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刘家庄已迎接超过180个参观旅游团队,集体收入增加超过三万元。
  二、在西楼子村,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村长唐某引导村民整合闲置土地,创建了“西楼共富工坊”。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开发了“西楼优面”、“西楼精油”、“西楼煎饼”等品牌,提升了产品价值,致力于将地方特产培育成支柱产业。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并利用数字化营销策略,组织村民建立抖音账号,在线上平台销售文创及农产品。这些措施不仅推动了西楼子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也深化了数字经济的应用。西楼子村正在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实现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
  三、王尽美纪念馆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促进了红色旅游业的升级,也实现了文化与数字经济创新的深度结合。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了互动体验式的游览模式,使纪念馆成为展示地方文化和推广旅游品牌的关键平台。同时,纪念馆积极探索与科技公司、文创机构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和业态,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四、蔡家沟村通过农事体验、果园采摘以及乡村旅游的开发,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开设了餐馆、酒吧和民宿。随着游客和培训活动的增多,村落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古老与现代艺术在这里交相辉映。蔡家沟村遵循乡村振兴战略,深挖本地资源,建设了一个集文旅开发、文化传承、艺术创作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品质乡村旅游目的地,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为引领的振兴之路。
  在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领域上
  一、在西楼子村,唐村长向我们展示了关于村庄未来的宏伟规划,该规划特别强调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创新转型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针对此规划,"信未来·红色领航"青年志愿服务团队迅速作出反应,计划开发定制的“养老关怀网络平台”,便于村民尤其是老年群体便捷地登录系统,表达其需求与困扰,确保为民情怀得以体现,权力真正为民所用。该平台旨在构建一个充满关怀与和谐的养老环境,显著提高乡村治理效能与居民生活品质。此外,该团队还计划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积极探索结合电子商务、手工业、农产品及文化特色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助力西楼子村实现农民增收、产业繁荣和乡村综合振兴。
  二、在蔡家沟村,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引领,实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一实践构建了政府、艺术家与农民共同参与的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新篇章。在乡村振兴的推进过程中,蔡家沟村重视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应用,通过对村民生产生活数据的搜集与分析,为治理决策和产业升级提供科学依据。这一做法凸显了数据要素在促进乡村治理智能化、提升产业发展层级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该村在运用数据资源的过程中,也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以防止任何形式的信息泄露与滥用,体现了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保障村民权益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感悟
  乡村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智慧,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与传承,将有助于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同时,这也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本次对诸城市数字化与智能化进程的实地考察中,信未来·红途领航青年志愿者团队不仅目睹了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社会等领域的显著进步,而且深切感受到了数字化在促进经济社会高品质发展中的巨大推动力。通过对刘家庄村抗战事迹陈列馆数字化展览的观察,西楼子村“养老关怀在线”项目的温馨设想,以及蔡家沟村利用艺术带动乡村复兴的实例分析,我们见证了数字技术如何与传统文化、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实现深度整合,进发出新的生命力。
  此次考察使我们深刻领悟到,数字化转型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革新,它更是对治理理念与服务模式的全方位提升。这一转型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利用数据驱动决策制定,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进而推动构建一个更加高效、便利、透明的社会治理新体系。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依赖于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更亟需创新思维与科技力量的注入。通过深挖乡村文化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产业,促进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使乡村在数字化的大潮中焕发新的活力。
  探索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路径,有助于激活乡村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进而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信未来·红途领航青年志愿者团队的一员,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同时为所承担的荣耀使命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信未来·红途领航”的理念,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践,积极投身于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潮流中,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创新,必将绘制出一幅幅更加美丽、繁荣、和谐的乡村新篇章。
  通讯员:殷梓宸
2024-09-22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