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山东大学十佳志愿者
好像是在大三那年的冬天,我整日地思考该如何选择我大学最后的两年:全身心回归到我的学业,或是继续把一直以来坚持的志愿实践事业做下去?我在想,我大学里究竟是一个平庸还是有所成就的人呢?某个傍晚,雪飘满的天空显得阴沉,我在教学群楼走廊里穿梭人流寻找着教室。说不清是怎么样的机缘,我看到了墙上的一句话,我把它概括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获得,而在于他的奉献。
在这个阴冷的冬天,我再次站上了黔西北高原的土地,来到了金银山扶贫安置点。这里不是我的家乡,却是我在大学里除学校外生活最久的地方;我记得乌蒙山脉的每一片葱郁,因为这片青山见证了我三年多的青春;我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因为大学三年多以来我与队员们陪这里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孩子们一遍遍走过,街边商店的玻璃幕墙映出的是我们共同的青春年华;我放心不下在这里的山大队员,正如当年管理学院的赵灵虎学长总担心我一个人带队会遇到困难,我们总在凌晨还在交流第二天的规划。但当我今天走进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的大门——这里是2024年7月我与在基层工作的山大师兄联引建立的山大学生实践基地,第七届“助力黔行”团队的同学们此刻正与孩子们沉浸在朗朗书声里。
第七届的队长卢百帅学弟指引着我参观现在活动中心里的布置,教室外的布架上还是暑假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折起的花朵和泥塑,那上面的合照记录着那珍贵夏日时光,更是独属于“助力黔行”的四年青春。百帅学弟问我:“学长想加入‘助力黔行’吗?”正如三年多以前灵虎学长问我:“学弟想加入‘助力黔行’吗?”像是第一次,也可能是这最后一次,我都是“助力黔行”队伍的一名普通成员。四年,七届,说不清多少学长学姐为了后继者付出了多少,更说不清会有多少新的同学继续加入,但我想总有人会把“黔行”的故事继续写下去。
其实在这次启程前,我还在完成我的毕设论文,我大学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现实需要我尽快做出很多选择。但一直存在于我的大学生活的,总离不开“助力黔行”,我想以此作为我大学里不会后悔的一个结尾。作为一个工科生,我没有太多科创上的成绩,我觉得也说不好我在其他方面到底有多少成绩。但我想,我曾为九百多位孩子奉献了自己四年的青春,这是我的一份价值所在。至少这四年,没让前人的付出败落,也没让后人的期望辜负,助力黔行,也将继续热爱、责任、奉献、扎根、传承。
在这个阴冷的冬天,我再次站上了黔西北高原的土地,来到了金银山扶贫安置点。这里不是我的家乡,却是我在大学里除学校外生活最久的地方;我记得乌蒙山脉的每一片葱郁,因为这片青山见证了我三年多的青春;我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街道,因为大学三年多以来我与队员们陪这里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孩子们一遍遍走过,街边商店的玻璃幕墙映出的是我们共同的青春年华;我放心不下在这里的山大队员,正如当年管理学院的赵灵虎学长总担心我一个人带队会遇到困难,我们总在凌晨还在交流第二天的规划。但当我今天走进金银山少儿活动中心的大门——这里是2024年7月我与在基层工作的山大师兄联引建立的山大学生实践基地,第七届“助力黔行”团队的同学们此刻正与孩子们沉浸在朗朗书声里。


2025-02-13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