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走进粤湘边城,厚植红色根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的讲话精神。名撼岭南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于2024年7月15日-16日走进乐昌市黄圃镇的红色遗址,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探寻红色足迹

原地质部第九实验室旧址
  原地质部第九实验室黄圃基地旧址始建于1964年,位于乐昌黄圃镇镇中心区塘村玉带村下湾山国道边,是地质部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为了满足国家对铀矿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加强铀矿地质实验及矿物放射性治理工作而成立的国家科研实验单位。

图1:原地质部第九实验室部分现貌

红军长征遗址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曾经过乐昌黄圃镇的塘村紫溪、新墙、二界城等地。20世纪30年代,中共湘粤特委、宜乐县委、黄圃区委、宜乐中队(湘粤游击队)常在桃坪村一带驻扎、活动。
图2:中央红军出粤(老黄圃地区)路线图
烈士纪念碑
  黄圃镇建有黄圃革命永垂不朽烈士纪念碑,正面行楷“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左侧碑文记录了二十四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而黄圃镇现存有各类会议地点,隐蔽宿营地、战壕,会馆、烈士纪念碑等红色革命历史遗迹,战壕遗址长达6公里,是韶关市最长的战壕所在地。
图3:突击队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

讲好红色故事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英雄们以红色为信仰,

铸就了不朽的传奇。

  在走访桃坪村时,当地村民向突击队讲道,根据知情人士郑成级、郑卓金两位老人回忆,1933年,刘名义等人在黄圃箭竹坪村的菜头岭侧的石岩洞里设立了简易兵工厂,专门修理枪支及制造土枪土炮、配制弹药。让宜乐游击队由始初的两支枪发展到40多支枪。次年2月12日,红军战士谷子元、李林率领游击队员和地下工作者装扮成老百姓,从石渡水、羊古岭、石岩洞里出发,趁驻坪石田头村的国民党军警卫队在村里观看安葬老人的热闹场面之际,闯进敌兵驻地,不费一枪一弹缴获30支枪和一批军服。中国人民解放军湘南武工队进入箭竹坪驻扎,阻挡国民党军南下。驻军一连人驻扎在祠堂、学校及郑华勇、郑有意房屋,箭竹坪村民热情接待,供应粮油盐等,军民关系十分融洽。

图4:郑家村祠堂现貌

同时,当地村民向突击队讲述了90多岁的红军后人彭青柳女士一家的革命往事,1932年,彭青柳12岁的丈夫胡海林在捡柴的过程中遇见了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运送物资却遭到当场土匪洗劫和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的谷子元先生,当时胡海林就把谷子元先生带回了家并为他养伤,而后她丈夫的父亲(胡明泮)为保护国民党反动派谷子元先生撤退,国民党反动派抓走了胡明泮先生,期间,他们用尽一切手段严刑逼供胡明泮,追问谷子元先生的下落,然而胡明泮对党忠贞不渝,宁死不屈,最终为了党的伟大革命事业,光荣牺牲在国民党当时设立的乐昌监狱。

图5:桃坪村建筑特写

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生在红旗下,

长在春风里,

人民有信仰,

国家有力量,

民族有希望,

目光所及皆为华夏,

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队员感悟1:
  三下乡期间我们参观黄圃镇的一些红色遗址,让我深深震撼到这片土地上红军革命精神的伟大。这些遗址和故事传递了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力量,提醒我们不忘初心,勇担新时代使命,将革命先辈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队员感悟2:
  在参观了韶关市乐昌市黄圃镇的红色遗址后,我深受启发。这些红色遗址作为革命历史的见证,不仅向我们讲述了过去的艰苦奋斗,也是传承和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窗口。感受到先烈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现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青春的脚步并未停息,年轻的肩膀总在担当。”名撼岭南突击队将继续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对于红色文化设施保护,开展红色文化的学习,宣传红色文化历史,为传承和发展黄圃镇红色文化资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07-17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