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公法学院“薪火承血脉”访问红色基地实践队探访休宁县汪家镇石屋坑

  2024年7月12日,“薪火承血脉”安徽工业大学公法学院访问红色基地实践队成员怀着崇敬与肃穆的心情,走进了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汪家镇拥有多处红色遗址的石屋坑,包括实践队员探访的中共皖浙赣省委旧址、红军烈士广场和小岭头战斗纪念馆,还建有当天未开放的红军被服厂旧址,中共皖浙赣省委旧址纪念馆等,实践队员想要探寻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仰,缅怀先辈们的崇高精神。
历史的回响:红军战士的革命岁月 
  实践队员跟随老村长的指引,走过来只有三根支柱分别象征着皖浙赣三省的留芳亭,率先来到了小岭头战斗纪念馆,这是为了纪念在土地革命时期,由刘毓标亲自领导红军以少胜多的小岭头战役而修建。步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庄严肃穆的主题雕塑,雕塑上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有的拿着枪瞄准敌人,有的在掷手榴弹,他们的身上大多已经负伤,脸上已经被硝烟染成漆黑一片,身上的军装也布满灰尘,但他们的眼神依旧坚定。此外,场馆内还通过图画和文字、还原红军战斗的场景、展示生活物品等形式再现了当时的战斗过程,据老村长说,纪念馆这些年不断丰富展现形式,此次战斗结合现代科技,运用了投影仪,与红军雕塑结合,还搭配了声光电元素,形象重现了当时战争的激烈状况,瞬间将实践队员带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实践队员还看到了当年红军的办公场所,狭小的空间,只是一张陈旧破损的桌子就已经占了大半,陈旧的油灯、斑驳的墙壁,仿佛都在诉说着那段艰苦的岁月。二楼主要展示的是红军住所,储藏间以及军火处,馆内还建有指挥部场景还原、红色人物浮雕墙。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实物、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资料,真实地再现了红军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红色的传承:石屋坑的无畏精神 
  实践队员带着了解到的历史知识与满腔的热情探访下一个遗迹——中共皖浙赣省委旧址,被誉为“皖南革命的摇篮”和皖浙赣地区坚强跳动的“红色心脏”,犹如一座历史的丰碑,静静地矗立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烽火岁月和革命传奇。 “不畏艰险,无私奉献” 几个大字在展厅最醒目的地方,这也是石屋坑精神的内涵。整个馆内由以6个板块组成——寒夜待启明、开辟新天地、铁纪铸军魂、军民血相融、胜利得坚持和日月换新天,贯彻了整个土地革命时期。最让实践队员印象深刻的是一门三忠烈的事迹,在石屋坑的革命斗争中,休婺中心区委书记张志流为保护中心区委和伤病员,四处奔波游走,不幸被捕,被敌人严刑拷打,最终壮烈牺牲,他的两个儿子张仲云、张仲宏也参加了红军,之后相继牺牲。一门三人均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整个石屋坑人民都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全村仅36户98人,就有20多人被捕入狱,7人献出生命。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出纪念馆,实践队员看见了山腰处有一颗巨大的五角星,老村长介绍说那是红军烈士广场,实践队员爬上山腰,眼前是5个大字“星火石屋坑”,下面是一副红军奋战的石刻壁画,广场四周被松柏环绕,体现其庄严肃穆,广场还修建了休宁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实践队员对烈士们的遗骸进行了纪念与缅怀。
精神的灯塔:探访红色基地的时代意义
  石屋坑作为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探访此地,是对那段血与火岁月的追溯与铭记。实践队员在此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用血肉之躯抵御万难的革命精神;感受到了石屋坑人民为了红军的安全,严刑拷打也不肯说出任何消息的坚贞不屈。
这次的探访活动加强了实践队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爱国情怀,深刻认识到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024-07-19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