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 | 自动化学院“传承红色记忆”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会宁红军会师遗址实践(三)
苍山滚滚,初升的朝阳掀起惊涛骇浪;赤旗泱泱,热烈的身骨担起国之希望。不同于昨日的小雨连绵,温暖的太阳昭示着今日的晴朗。为深入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将新时代青年的思想与革命先辈们的意志相交融,激励青年们在将来贡献青春智慧和红色力量,7月13日,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传承红色记忆”社会实践团整装待发,前往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再次见证历史留下的证物所带来的思想上的震撼。
微风扬起赤旗,一位身着军装的讲解员向我们款款走来。实践团成员们踏着朝阳来到红军会师旧址的会师塔前,认真地倾听着讲解员细致入微的话语:“这座纪念塔高33.33米,共11层,三塔环抱像三个历史巨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骨肉相连,团结一致,顶天立地,所向无敌……”实践团成员们仿佛又回到了1936年,10多万红军将士从瑞金等革命根据地一路走来,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终于在会宁实现了大会师。园内似有若隐若现的红色光芒宛若甘霖,给予青年灵魂上的洗礼,实践团成员们感受着心中坚定的红色精神,在会师塔下与之合影。
在纪念馆中,讲解员更像是一座桥梁,一头是观众,一头是展览,她好似一位满腹经纶、历经革命的长者,将历史娓娓道来,向我们传播红色文化,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的精神。从讲解员的讲解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幅幅影像,全面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着力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的英明决策、重要战役和重大事件,真实反映了长征精神在华夏大地上结出的丰硕成果。纪念馆里的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鲜活的故事,每一位英雄身后都有一段不应被忘却的英勇故事。陈列在展柜里的一把三弦琴、一个军号、一只“枕头”文件箱、一张党员登记表、一张小红军油画、一个牛皮水囊、一件豹皮褥子、一枚会宁县苏维埃政府印章……都记录着红军长征的艰辛不易,更折射出红军战胜艰难困苦的决心和意志。
在时间的漫漫长河里,革命英雄从不做看客,而是以萤烛之光照亮红色文化。漫漫征途,我们收获了革命先辈们给予我们的礼物,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它让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当不忘绿茵花溪下的枯骨万里,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之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之劲头,怀珠抱玉,心向远方,激励我辈青年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2024-08-13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