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广西师大马院学子三下乡:探寻坭兴陶发展新路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探索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钦州坭兴陶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7月10日-31日,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数”说坭兴陶团队于钦州市坭兴陶艺术馆和“三宣堂”坭兴陶街道和钦州市收藏家协会基地等地开展“有坭真好,趁兴而行”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伊始,团队成员前往钦州市坭兴陶艺术馆进行调研。首先,艺术馆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简单介绍了坭兴陶的发展历史。据州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传至清咸丰年间、发展鼎盛、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钦州坭兴一时威名远播海内外,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随后,团队成员在艺术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坭兴陶制作的各个环节,对你坭兴陶的生产制作产生了一定的了解。此后,团队成员对艺术馆负责人进行了更深入的访谈。艺术馆负责人根据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对坭兴陶产业现有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观点,他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先进和新型生产要素的支撑。这些要素包括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政府政策支持等,它们为坭兴陶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在与艺术馆负责人的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新质生产力赋能坭兴陶发展的情况,为团队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素材。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成员将目光聚焦于三宣堂坭兴陶街道的各家店铺,深入探寻坭兴陶背后的商业脉络与文化传承。团队成员对街道上各个店铺的店主都进行了访谈。经过访谈,团队成员了解到:钦州坭兴陶如今发展势头良好,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仍然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大众知名度低等发展困境,需要引进新的生产力以推动其发展。通过对这些店铺的实地考察,团队成员不仅领略到了钦州坭兴陶的文化魅力,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坭兴陶产业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的历程。

此外,为深入了解民间团体对钦州坭兴陶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意见,团队成员还前往了钦州市收藏家协会基地对会员余长辉老先生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访谈,团队成员得知:钦州陶器由来已久,迄今已有约1300年的历史,历经唐代、宋代、元代、明代的发展,至清代达到高峰。民国时期,坭陶在原有基础上大放光彩。陶品畅销香港、澳门、广州、上海等地,其后又通过越南远销东南亚国家。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钦州坭兴陶艺大师黎氏兄弟以一对坭兴陶瓶参展,获得该赛会金奖,这是中国陶器最早获得的国际大奖。在谈及制作工艺时,余长辉老先生显得尤为兴奋。他详细介绍了坭兴陶从选料、练泥、成型、雕刻、烧制到打磨的每一个步骤。他强调,坭兴陶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细,需要匠人具备极高的技艺和耐心。同时,他也提到,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工具和设备被引入到坭兴陶制作中,但传统的手工技艺仍然是其精髓所在。

最后,团队成员还走进居民楼、商场等地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团队成员了解到:目前大多数人民群众对坭兴陶产业的了解程度并不高,了解坭兴陶的途径也主要局限于书籍杂志、亲友介绍和线下参观展览等形式,但大家普遍都比较支持钦州坭兴陶的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坭兴陶经历了无数次的起起伏伏,但它那独具一格的品质和地位赋予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坭兴陶是钦州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是广西乃至中国的一大文化瑰宝。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的接续努力。未来,“数”说坭兴陶调研团队将把所学理论知识融入钦州坭兴陶的发展实践当中,以知识与实践的力量进一步推动钦州坭兴陶这一非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郭兴周    编辑/李舒婷 吴丹丹    审核/陈慧芳 黎小凤)

2024-08-16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