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妙“剪”生花,永无“纸”境——让我们一起走进巢湖剪纸的故事吧!

  当暑期来临,当夏日的阳光洒满大地,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巢湖“文化探源·有巢振兴”非遗文化与神话传说调查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探寻巢湖非遗剪纸文化之路。这是一段既充满挑战又极具意义的旅程,它让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不断成长,在汗水与雨水的交织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深刻的感悟。
  2024年7月13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探源,有巢振兴”非遗文化与神话传说调查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巢湖铸造厂,拜访剪纸非遗传承人胡顺林,开启了一场剪纸之旅。
  【传承之心,文化之魂】
  胡顺林老师,作为巢湖剪纸的非遗传承人,自幼便展现出对美术和雕刻的天赋与热爱。谈及与剪纸的结缘,胡老师陷入回忆:“小时候我们巢湖有贴窗花的习俗,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并喜欢剪纸了。当教师的时候,剪纸是一个爱好,还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全椒和巢湖买窗花。”他的成长经历为日后的剪纸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老师深知,剪纸虽以物质的形态存在,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真正的价值在于所传达的精神和文化。因此,他致力于将巢湖的乡土文化融入剪纸艺术,使之更加生动和有力地讲述巢湖的故事。
  同时他也坚信,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需要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同时也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点,聚焦社会热点,反映现实问题。如作品《致敬白衣天使》就是结合时事,塑造了一群奔赴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的形象,充分体现了剪纸艺术的时代性。
  【题材之源,剪影之韵】
  巢湖剪纸的题材广泛而深刻,它源于生活,贴近实践,紧跟时代的脚步。采访过程中,老师强调“任何一个创作都离不开生活,无法离开你接触到的东西,一个地方的文化,影响了你怎么去思考和表达。”在这里,剪纸艺术家们以刀代笔,以纸为墨,创造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画面。剪纸作品也要形神兼备,既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许多作品背后都有着诗歌作者的灵感参与,使得这些剪纸作品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触动。语言符号上,阴刻阳刻的运用,以及锯齿纹的巧妙搭配,都展现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现状之观,使命之光】
  随着政府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巢湖剪纸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胡老师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校园教育,通过实际行动推广剪纸艺术,传递正能量。他还在在护苗行动、绿色阅读等活动中,用剪纸艺术宣传文化,传播知识,不断提升公众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然而,剪纸艺术的创作之路并非坦途。“创作中需要去思考创作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创作者都会面临的难点。”通过剪纸传递什么内涵,如何传递精神意义,这是传承人在前行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每个传承人都深知,只有不断学习和交流,才能提高技艺,更好地传递剪纸艺术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本次“文化探源,有巢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使命就是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剪纸工艺,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巢湖剪纸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扎根于土地、源自生活的艺术,总能以其独特的生命力,继续在人们的心中开花结果,永无止境。
2024-09-03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