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瓷之以恒”调研团深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为探索陶瓷辐射制冷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潜力,助力机场建筑节能降耗,山东大学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瓷之以恒”调研团于2025年2月8日前往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开展实地调研,与机场节能项目负责人闫昊、潘伟鹏、李婧琨进行深入交流,深入了解机场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技术需求。
调研过程中,闫昊向调研团详细介绍了胶东国际机场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积极探索。作为一座按照国际绿色建筑最高标准(绿建三星)设计的机场,胶东国际机场在屋面及外墙选用了高性能隔热材料及低辐射玻璃,有效减少了室内外热量传递,降低了空调系统能耗。同时,机场以T1航站楼为载体,开展了多项空调系统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并首次在国内机场工程中应用高温水蓄冷技术、基于辐射温度控制末端的分布式下送风技术、独立温湿度控制系统等新技术,综合节能率达到30%以上。
谈及陶瓷辐射冷却技术,潘伟鹏表示,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通过辐射散热来降低物体温度的技术,具备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实验室和小规模应用阶段,在大型航站楼项目中,仍需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例如材料的兼容性、成本、强度等问题,尚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条件。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材料耐久性和成本方面的突破,该技术有望为机场建筑的降温提供更环保的解决方案。

李婧琨指出,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的不断推进,机场将继续保持在绿色机场领域的领先地位,积极探索更多样化的节能改造可能性。未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持续发展,机场将根据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效益,逐步将更多节能措施纳入改造计划。
在讨论大型公共建筑中节能材料的推广障碍时,闫昊指出,新材料的推广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新材料推出时间较短,性能稳定性需要时间验证;其次,研发成本高导致材料价格数倍于传统材料;最后,技术标准不完善,不同地区和建筑类型缺乏明确标准,造成材料选择缺乏依据,推广滞后。
潘伟鹏强调了政策支持和预算分配在机场节能项目中的重要作用。政策支持为机场节能项目提供了战略方向和制度保障,而预算分配则为项目的落地提供了资金支持。以胶东机场为例,通过绿色建筑标准(绿建三星)的指引,机场在节能设备采购和保温材料选用上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保障,顺利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次调研活动使“瓷之以恒”调研团深入了解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技术需求,为团队进一步完善陶瓷辐射制冷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方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下一步,团队将基于调研数据与成果,继续探索该技术在机场建筑中的应用路径,推动机场行业的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
 
2025-02-14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