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南财学子赴浙江德清县探寻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青青校园网南京7月20日电(通讯员 胡华屹)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水经行”暑期实践队深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开展以“探寻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通过多维度考察德清县在生态治理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创新实践,为青年学子提供宝贵的实践学习机会,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传播与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德清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努力与成效,学习德清县生态治理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创新经验,2024年7月19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水经行”暑期实践队来到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学习和调研。本次调研采取“座谈会+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解构德清县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寻德清县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德清县,浙江省湖州市辖县,位于浙江北部,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为了更好地感受德清县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以及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生动实践,上午,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王大哲老师、叶丽芳老师与“山水经行”实践队成员们首先来到了德清县莫干山镇何村村,沐浴在春光下的村庄显得格外幽静美丽。这里群山环抱、风景怡人,遍地是茶园,既有成片的坡地茶,也有房前屋后的零星小块茶地。何村村支书向大家介绍,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以后,德清新农村越建越美。
  图为村委负责人向实践队介绍何村村绿色生态价值实现的基本情况。通讯员  胡华屹 摄
  实践队成员们还在何村村中进行了实地的问卷调查,获取了大量的一手数据。本次调研的问卷针对生态治理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两个方面,对当地村民进行了基本信息、生态治理工程效果评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认知、生态补偿政策四个模块的数据收集。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一位社工阿姨一年获得的生态补偿金额最多,为3000元,在对阿姨进行问卷调查的采访时,阿姨明确表示她认为生态补偿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她家的收入水平。在问卷调研中实践队还了解到村里的老人们一年四季都忙碌在茶地上,而他们娴熟的采茶动作与美丽的茶园景色、与秀丽的莫干山风光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场面。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何村村开展实地问卷调查。通讯员  蒋凝烟 摄
  图为德清县何村村的绿色生态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通讯员  胡华屹 摄
  当日下午,为进一步全面且系统地了解德清县在山水工程建设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开展情况,两位老师带领“山水经行”实践队成员前往德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并与相关负责人开展了座谈。座谈会中,负责人详细地介绍了德清县的生态补偿机制,简单地概况就是,谁为生态让路,政府给谁补偿。早在2005年,德清县就在全省率先建立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和多元筹资、定向补偿的原则,最初,政府对处于河口水库水源地的镇(街道)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项目建设实施补偿,而为了保护东苕溪水源地,2017年,德清县又探索跨行政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杭州市余杭区签订了《东苕溪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协议》,设立了每年1500万元的跨行政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在保护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对引导地区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余年来,德清县对生态补偿机制做了四次深化完善,从单一针对保护生态环境延伸到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并重,再到如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相处,德清县的绿色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德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开展座谈会。通讯员  胡华屹 摄
  关于实践队成员提出的数字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相关问题,负责人指出德清坚持智治先行,打造数字强县金名片。“2019年德清县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了‘两山价值转化’研究中心,在全国县域中首批试水GEP核算研究,将无价的生态系统“有价化”来核算生态账。”德清县相关领导介绍道,通过这“一图一端一中心”,德清县逐步实现了从研究到核算再到应用的全面跃升,形成一整套生态价值的评估、监测与管理体系,为生态资源管理、生态红利共享提供了全新路径。为县域生态资产算了一笔精准账,也为生态补偿金的分配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湖州市德清县沿着“八八战略”指引方向,坚定不移保护生态环境,努力挖掘生态产品价值,将秀丽的山水景致融入科学的发展理念中,围绕生态价值转化、传统产业转型、绿色智造变革、生态富民共享等方面,用实践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此次调研旨在深入生态治理一线考察,加深实践队成员们对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价值补偿的认识,使得“山水经行”实践队对两山理论的实践与山水工程的开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本次调研中,实践队成员们不仅获取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而且通过问卷调查,锻炼了自身的沟通能力,丰富了自身对生态补偿与环境治理的社会群像认识。今后,“山水经行”实践队将继续深耕于生态治理一线考察,肩负历史使命,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2024-07-2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