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安徽学子三下乡纪实:触历史之殇,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期求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传承和平爱国精神。2024年7月14日,大雨滂沱,“寸心寄华夏,星火续红途”——爱国先锋队队员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一座遗址型纪念性历史博物馆,该馆是为了纠正被日本扭曲否认的历史以及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同胞而建,同时也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时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的固定举办地,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图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外雕像。 通讯员 李瑞琦 供图)
一、雨中前行,心怀敬仰
      乌云遮天蔽日,空气黏腻闷热的粘住风。怀揣着对英雄先烈的敬仰、对无辜亡者的哀痛以及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前来参观的队伍成员在磅礴大雨中前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空气中仿佛凝固了过往的悲怆,哭喊着的母亲的雕塑、懵懂无知逃亡孩子的雕像,惨死者的雕像等都在前往馆内的路上静默地哭诉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那个风雨飘摇、腥风血雨的年代恍惚间重现在队伍队员的眼前。
二、黑暗再现,历史之痛
      初入馆,而非明亮舒适的展柜,而是一墙墙昏暗的黑白照片与刻进一片片钢铁中的亡者名单冲击着实践队队员。历史的长卷缓缓展开,将那段黑暗的历史赤裸裸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图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语录。 通讯员 李瑞琦 供图)
      继续深入,更多实料证据摆放在展示柜,幸存者泣血的语录、诉说暴行的新闻稿件,锈迹斑斑的凶器都铿锵有力地佐证着侵略者矢口否认的暴行,也切实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悲痛历史。每一样展品,都是一段血泪交织的故事,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无情与和平的弥足珍贵。
(图为大公报刊登的日本投降新闻。 通讯员 李瑞琦 供图)
三、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走出第一个展馆,习近平总书记对纪念馆的讲话展板映入眼帘:“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伴着雨声,实践队员继续向前探访,来到了“万人坑”遗址。触目惊心,无数白骨层层叠叠堆在沉闷的泥土里、残骸无一完整体面。“万人坑”旁边,是一块块详细介绍亡灵死前遭受的酷刑的说明牌。“万人坑”中的尸骨不仅是万千遇难者的遗骸,更是中国近代惨痛历史的反映,是中华万千人民不屈精神的见证。环顾周遭环境,整个现场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庄严与肃穆。
(图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结束语。 通讯员 李瑞琦 供图)
      从“万人坑”遗址出来,队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深刻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活动,更是一场透彻的心灵洗涤,更是一场历史的灌输,一次无比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员都表示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会将这份沉痛的历史记忆转化为前行的动力,用肝胆之心报答华夏,期万千努力延续红途,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展望未来,“寸心寄华夏,星火续红途”队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队员们相信,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红色革命精神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南京大屠杀相关画作。 通讯员 李瑞琦 供图)
(通讯员:李瑞琦)
 
 
2024-07-2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