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焦裕禄足迹,传承奋斗青春——福州大学寒假“三下乡”实践队兰考行
开篇:热土之上,精神永续
2025年寒冬,福州大学“三下乡”实践队跨越千里,踏上兰考这片被焦裕禄精神浸润的土地。2014年3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兰考,他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之所以选择兰考县作为联系点,是因为“兰考县地处中原,改革发展和各方面工作有一定代表性;兰考还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禄精神的发源地。因此,我很愿意联系兰考,很高兴又一次来到兰考”。
四天三夜,4名同志追寻领袖春节足迹以脚步丈量信仰,用行动对话初心,在盐碱地变沃野的奇迹中,触摸一名共产党员的赤子情怀,在躬身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答卷。
第一日:历史的回响,初心的叩问
关键词:调研精神|躬身入局
踏入兰考县党史博物馆,泛黄的治沙工具、焦裕禄手写的“三害”治理笔记,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岁月。队员张森凝视展柜:“褪色的墨迹里,依然能触到他滚烫的焦灼与决心。”
下午的专题研讨中,队员们通过“一辆自行车跑遍120个村庄”的故事,深刻体悟焦裕禄“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调研哲学。“解决问题,必须将自己‘钉’在问题里。”队员殷嘉伟发表着自己的感悟。
关键词:奉献|赤子之心
焦裕禄纪念园内,松柏肃穆。队员们轻拂花篮缎带上的积雪,向烈士墓三鞠躬。展馆内,一张临终嘱托的账单让所有人泪目——“死后请将我埋在沙丘,活着没治好,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治好!”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崇敬焦裕禄。这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正是他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于1990年7月15日所作。
关键词:创新|薪火相传
走进引黄调蓄工程区,曾经的“三害”重灾区已麦浪翻滚。78岁的张大爷指着泡桐林感慨:“焦书记说,沙丘能生根,人更要有根!”
无人机镜头下,光伏田埂与电商直播间交织成新时代画卷。队员游佳瑞的调研笔记里写满“智慧农业”“生态循环”案例:“焦裕禄精神的种子,正在科技赋能中长成参天大树。”
关键词:奋斗|知行合一
在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零下5℃的寒风中,队员们挥锹挖渠、肩挑泥土。“一锹下去虎口震麻,当年他们用人力挖出千里沟渠!”磨破手套的队员们坚持到最后一刻。
总结会上,多份沾着泥土的调研报告凝聚实践成果——“建议打造‘红绿融合’文旅模式”“组建大学生助农科技团”……十条“青年助力乡村振兴”倡议,字字铿锵。
列车驶离时,队长在朋友圈写道:“来时带着课本里的焦裕禄,归时心中立起一座精神的丰碑。”四日汗水凝结成2万字调研报告,更化作4份扎根大地的青春誓言。
结语:以青春之名,续写精神篇章
焦裕禄曾说:“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而今,青年一代在盐碱地变金山的奇迹中读懂:英雄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将论文写进泥土、用理想浇灌热土的每一个当下。
(撰稿:福州大学“焦裕禄精神追寻”实践队|图:福州大学“焦裕禄精神追寻”实践队)
2025年寒冬,福州大学“三下乡”实践队跨越千里,踏上兰考这片被焦裕禄精神浸润的土地。2014年3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兰考,他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之所以选择兰考县作为联系点,是因为“兰考县地处中原,改革发展和各方面工作有一定代表性;兰考还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禄精神的发源地。因此,我很愿意联系兰考,很高兴又一次来到兰考”。
四天三夜,4名同志追寻领袖春节足迹以脚步丈量信仰,用行动对话初心,在盐碱地变沃野的奇迹中,触摸一名共产党员的赤子情怀,在躬身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答卷。
第一日:历史的回响,初心的叩问
关键词:调研精神|躬身入局
踏入兰考县党史博物馆,泛黄的治沙工具、焦裕禄手写的“三害”治理笔记,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岁月。队员张森凝视展柜:“褪色的墨迹里,依然能触到他滚烫的焦灼与决心。”
下午的专题研讨中,队员们通过“一辆自行车跑遍120个村庄”的故事,深刻体悟焦裕禄“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调研哲学。“解决问题,必须将自己‘钉’在问题里。”队员殷嘉伟发表着自己的感悟。

实践队参观兰考县党史馆
第二日:丰碑前的沉思,读懂“人民至上”关键词:奉献|赤子之心
焦裕禄纪念园内,松柏肃穆。队员们轻拂花篮缎带上的积雪,向烈士墓三鞠躬。展馆内,一张临终嘱托的账单让所有人泪目——“死后请将我埋在沙丘,活着没治好,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治好!”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崇敬焦裕禄。这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正是他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于1990年7月15日所作。

实践队参观总书记为焦裕禄精神提笔
展柜中补丁摞补丁的棉袄,与今日兰考的万家灯火形成鲜明对比。“他连一床被褥都舍不得换新,却把整个生命献给了兰考。”队员陈奕汛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幕,配文“一件棉袄,一颗初心”,引发朋友圈刷屏。

实践队参观兰考县纪念馆
第三日:盐碱地新生,精神在传承关键词:创新|薪火相传
走进引黄调蓄工程区,曾经的“三害”重灾区已麦浪翻滚。78岁的张大爷指着泡桐林感慨:“焦书记说,沙丘能生根,人更要有根!”
无人机镜头下,光伏田埂与电商直播间交织成新时代画卷。队员游佳瑞的调研笔记里写满“智慧农业”“生态循环”案例:“焦裕禄精神的种子,正在科技赋能中长成参天大树。”

实践队参观兰考县引黄调蓄工程区
第四日:汗水浇灌信仰,行动诠释担当关键词:奋斗|知行合一
在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零下5℃的寒风中,队员们挥锹挖渠、肩挑泥土。“一锹下去虎口震麻,当年他们用人力挖出千里沟渠!”磨破手套的队员们坚持到最后一刻。
总结会上,多份沾着泥土的调研报告凝聚实践成果——“建议打造‘红绿融合’文旅模式”“组建大学生助农科技团”……十条“青年助力乡村振兴”倡议,字字铿锵。

实践队参观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
归程:心灯长明,步履不停列车驶离时,队长在朋友圈写道:“来时带着课本里的焦裕禄,归时心中立起一座精神的丰碑。”四日汗水凝结成2万字调研报告,更化作4份扎根大地的青春誓言。
结语:以青春之名,续写精神篇章
焦裕禄曾说:“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而今,青年一代在盐碱地变金山的奇迹中读懂:英雄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将论文写进泥土、用理想浇灌热土的每一个当下。

焦裕禄走遍兰考县
兰考的泡桐年年花开,焦书记,这盛世如您所愿——精神不灭,薪火永传!(撰稿:福州大学“焦裕禄精神追寻”实践队|图:福州大学“焦裕禄精神追寻”实践队)
2025-02-16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