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青年力量激活湘西非遗,工匠精神永续传承

青年力量激活湘西非遗,工匠精神永续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在天津考察调研“非遗足迹”中指出“一代代接续的工匠精神让文脉得以绵延不息。”为探寻湘西非遗的工匠精神,筑牢传统技艺传承根基,湖南中医药大学“青研湘西”团队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强国行”调研团,于2025年2月8日至14日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调研,体悟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泸溪:凿花显匠心,挑花传古韵
在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泸溪县,70 余项非遗项目星罗棋布,其中 12 项荣登国家级、省级名录。团队深入踏虎凿花传习所、李铁骑艺术体验馆以及佘军菊花石雕馆,与苗族跳香传承人张道成、盘瓠传说传承人侯自鹏、苗族挑花大师杨春花展开深度对话。踏虎凿花匠人,操刀如执神笔,在薄纸上勾勒出苗乡古老图腾;菊花石雕艺人,以石为纸,于方寸之间凝固山川灵秀、日月精华。杨春英大师潜心钻研挑花技艺,运用 276 种色线巧妙交织,针法严谨细腻,色彩过渡自然,将传统纹样演绎得活灵活现。他们以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将心血倾注于每一件作品,以非凡的耐心和精湛的技艺,诠释着坚守与传承的工匠精神,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光芒。

吉首:织锦凝匠心,苗画绘天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是展现工匠记忆的重要窗口,团队走访了湘西州博物馆非遗馆与春海苗族挑花艺术馆,见证了代代相传的匠心传承。土家族织锦传承人叶水云、苗画大师梁德颂向团队揭示了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型。叶水云大师将传统织锦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开发出兼具现代审美和实用价值的织锦产品,并将挑花图案创新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有效推动了非遗的产业化进程。梁德颂大师的苗画创作,通过持续的艺术探索,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手艺活,既传统,又时尚。” 

凤凰:针尖隐匠心,纸扎显神工
聚焦入选国家级非遗的苗绣与凤凰纸扎技艺,团队走访了州级苗绣传承人向秀平与国家级纸扎大师聂大勇。向秀平以针为笔、线为墨,耗费十年心血完成了长达27米的《苗族古歌史诗绣卷》,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聂大勇的纸扎作品凭借精湛工艺登上2025年央视非遗春晚,其创作的“百龙灯”更是传统技艺的巅峰呈现。聂大师坦言,随着时代变迁,纸扎传统原材料日益稀缺,寻找替代材料已成为传承路上的重大挑战,即便如此,对于祖辈传下来的纸扎手艺,他决心一世坚守。

此次调研深度挖掘并生动展现了湘西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大师们将师承技艺视为人格的展现,作为毕生的信仰与追求。他们以虚怀若谷的胸襟、持之以恒的毅力、精益求精的态度,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求索,将平凡技艺升华为伟大事业,将普通工作铸就为崇高使命。这种以工匠精神为魂的匠心传承,正被青年学子用镜头与笔触细细镌刻,借时代之风扬帆远航,谱写出非遗文化薪火相传的华彩新章。通讯员:唐斯惟 张晨曦)
 
2025-02-17 关注: